在这里小编为大家讲解一个爱情故事,小明小红的爱情故事:
小明与小红是邻居,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,两小无猜,但是对彼此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(无差异属性)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二人已经到了十七,十八岁的青涩年了,忽然彼此看对了眼,迸出爱的火花,爱苗渐长,二人已到看到对方就很高兴(魅力属性)。
终于,小明和小红结婚了,再有小红陪同并帮忙处理家事的时候,小明就感觉很幸福,当小红不在帮忙处理家事的时候,小明就不高兴了(核心属性)。当日子一天一天的过,小明渐渐习惯于小红的存在,当小红表现的再好,对于小明来说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也没什么稀奇了(变成了必备属性)。
在这个故事场景中会发现:
大家一定很熟悉,这就是大家一项熟知的卡诺模型,那么下面就有小编为大家科普一下卡诺模型中你所不知道的事:
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(Noriaki Kano)1984年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,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,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。
经济低速增长阶段(1973-1990年),日本资本疯狂扩张,日本制造产品充满全球,日本经济将进入“新的成长轨道”,泡沫经济随之出现,对应的则是第三消费社会,消费偏好呈现个性化、高端化、品牌化趋势,消费升级显著;经济的增长,消费升级,催生出存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服务这个问题,因此促生了卡诺模型的提出(时势造模型),成功解决了当时的这个难题。
KANO模型是受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启发:
双因素理论:又名激励一保健理论,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,主要把企业分为两个关键因素,即: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。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(成就,赞赏,挑战性,责任感……),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,即保健因素(工资,工作条件,公司政策,管理……)。
受双因素理论的启发,与产品质量相结合,教授狩野纪昭(Noriaki Kano)把满意与不满意标准引入,并提出满意度的二维模式,即KANO模型。
KANO的本质是持续创新,目标是为了提升产品品质与产品服务,同时是一个项目排期与需求管理、需求分析的一个利器。
KANO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:满意与功能。
曾经,我们一味的增加功能,却忽略了功能对用户心智所承担的负重,造成了用户对产品的不满与吐槽成为产品一直以来的诟,造成产品质量急剧下滑;而KANO模型的目标正好解决这一问题。
如上图,为大家讲解一下五种属性(反向属性没有放在图中):
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,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。
——亨利·福特
在这句话中可以引入两个概念“问题解决性”和“课题发生性”:
按照理论中的方法是进行问卷设计、发放、分析、得出结论,当然按照这套理论进行设计是没有问题的,理论的严谨性毫无置疑。
但是实行较为困难,有四点原因进行探讨:
这就是理论一旦与现实结合,就会存在差异性,尤其在每个国家企业文化不同的情况下造成的不同带来的差异,需要把卡诺模型灵活运用。
那么小编为大家提供另一种灵活运用的方法:
充分利用网络资源(现有资源),寻找自己身边的同事、朋友、亲戚或者专家进行深度访谈或者电话访问。在深度访谈之前需要先定义问题,了解用户对功能的感知程度,尽快的获取用户的态度以及行为,做出判断。
那么有人就要质疑小编了,我们的产品针对的用户群体,我们去访谈自己身边的朋友并不是目标群体,这个前期可以去利用社交网络(微信、QQ、知乎、大数据网站,或者利用自己公司资源添加几个用户进行聊天,了解用户对功能的感知);肯定还有人问,那同样还会产生误差呀,然后这个需要结合大家对产品的感知、公司数据的反馈、开发人员的开发难度,进行合理化的判断。
在这里小编就不教大家如何利用现有资源,如何定义问题、如何聊天、如何感知产品、如何进行合理化判断,这个应该是因人而异,不断的经验进行积累,方法论的运用也可搜索其他卡诺模型的使用方法,讲解的都是比较全,比较好的。
最后补充一点,当然大家时间充足的情况下,还是需要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。Brtter-worse系数分析进行制作的,小编就不在这里一一说明了,小编只是从不同的角度、时代,引入我们自身现状来为大家探讨。
总体来说,小编还是很佩服日本研究人员的专业、严谨、科学;吸取精华,去其糟粕,结合我们自身发展,适当运用。